一、甲醛的危害
刺激作用:甲醛对眼睛、鼻腔和喉咙有强烈刺激,易引发流泪、鼻塞、打喷嚏、喉咙疼痛等症状,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眼部干涩、视力模糊及鼻腔和喉咙黏膜充血。
呼吸系统损害:甲醛刺激呼吸道黏膜,引发充血、水肿,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,长期接触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神经系统毒害:甲醛具有神经毒性,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烦躁等,甚至影响大脑功能,导致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免疫系统影响:甲醛干扰免疫系统,降低机体免疫力,增加感染风险。
致敏作用:甲醛是常见过敏原,可引发皮肤瘙痒、红肿、荨麻疹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紫癜。
致癌风险: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质,长期接触可能增加鼻咽癌、白血病、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。
二、甲醛的来源
建筑材料:地板革、胶合板、乳胶漆、合成纤维、黏合剂等装修材料是甲醛的主要释放源。
家具:人造板材家具(如刨花板、密度板)在制作中常使用脲醛树脂作为胶黏剂,可能是甲醛的最大排放源。
装饰材料:涂料、塑料板材、保暖隔音材料等装饰材料也是甲醛的重要来源。
生活用品:窗帘、床单、沙发套等家居用品在印染过程中可能含有甲醛。
吸烟:主流烟雾中甲醛平均浓度为212mg/m³,侧流烟雾为18~58mg/m³,吸烟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源。
燃料燃烧:厨房中燃料燃烧、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等也会释放甲醛。
三、降低甲醛含量的方法
源头控制: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材料和家具,减少甲醛释放源。
通风换气:新房装修后,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加速甲醛挥发。开窗通风是最直接、成本最低的方法,持续通风48小时后,室内甲醛浓度可降低50%以上。
使用吸附材料:活性炭、硅藻泥等具有吸附甲醛的作用,可放置在室内。
增加湿度:甲醛易溶于水,可使用加湿器或湿抹布反复擦拭,增加室内湿度,有利于溶解甲醛。
植物净化:吊兰、绿萝、虎尾兰等植物可吸收一定量的甲醛,但效果有限,适合作为辅助手段。
空气净化器:配备HEPA和活性炭过滤器的空气净化器可有效去除甲醛。
甲醛清除剂:使用专门的甲醛清除剂,与甲醛发生反应,生成无害物质。
专业治理:对于甲醛超标严重的环境,可聘请专业除甲醛公司进行全面治理。
四、预防甲醛中毒的措施
避免长时间暴露:如果必须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,应佩戴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。
注意个人卫生:经常洗手、洗脸、洗澡等,减少皮肤对甲醛的吸收。
定期检测:请专业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,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。
健康检查:长期处于高甲醛环境中的人群,如装修工人、家具生产工人等,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。